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道衍的其他类型小说《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完结文》,由网络作家“历史咖啡”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唉……”“难道……奉和,真的没有察觉吗?”建文朝臣们的心情一下跌入低谷——如果方孝孺真的去干,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他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就连整个建文旧臣集团,都会遭到灭顶之灾。……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方孝孺身上。而方孝孺却依旧沉默不语。这种沉默,让人感到压抑,更让人感到不安。“方孝孺……”朱棣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方孝孺,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而方孝孺,此时却已经看出了朱棣的真实想法——表面上是巡行御史查案,实际上朱棣一定会派锦衣卫跟着!到时候,锦衣卫查到了证据,交给他巡行御史,巡行御史能不同意吗?结果,、他方孝孺和举荐的弟子们,就会成为朱棣的杀人招牌!所谓巡行御史,不过是锦衣卫的遮羞布而已!此时,在所有人的目光...
《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完结文》精彩片段
“唉……”
“难道……奉和,真的没有察觉吗?”
建文朝臣们的心情一下跌入低谷——
如果方孝孺真的去干,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仅他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就连整个建文旧臣集团,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
大殿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方孝孺身上。而方孝孺却依旧沉默不语。
这种沉默,让人感到压抑,更让人感到不安。
“方孝孺……”
朱棣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方孝孺,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而方孝孺,此时却已经看出了朱棣的真实想法——
表面上是巡行御史查案,实际上朱棣一定会派锦衣卫跟着!
到时候,锦衣卫查到了证据,交给他巡行御史,巡行御史能不同意吗?
结果,、
他方孝孺和举荐的弟子们,就会成为朱棣的杀人招牌!
所谓巡行御史,不过是锦衣卫的遮羞布而已!
此时,
在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下,方孝孺忽然想起来——
自己也有暗桩罗网啊!
雨化田不不比朱棣的锦衣卫头子纪纲弱?
干脆就答应下来,让雨化田带着暗桩罗网去查!
纪纲要查的人,雨化田去搞破坏,让他查不出来!
纪纲不查的人,雨化田去搜出证据,自己再就地正法!
如此一来,
既能立威,又能保全建文旧臣……
不过,
方孝孺看着朱棣毒毒的眼睛,心里也闪过一丝担忧——
朱棣这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诓的……
还是要用一下假谏之术!
他自从绑定了最正儒生系统以来,已经精通御史劝谏之法。
所谓的假谏,就是表面上反对,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而实际上却是步步为营,
同时,还要说出各种困难,跟朱棣要权!
最终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下,同意某个方略!
到时候做起事来才会顺手。
想到这里,
方孝孺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
方孝孺忽然开口了:
“皇上,御史巡行天下,澄清吏治,固然是好事……”
“但……”
他故意拉长了声音,眉头紧锁,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
“本朝自有锦衣卫,耳目遍布天下,查访不法情事,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又何须多此一举,再派御史巡行呢?”
“依臣之见,不如就让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大人,亲自巡行天下,彻查贪腐!”
“如此,岂不是更名正言顺?”
说完,方孝孺微微躬身,一副“臣心实忧”的样子。
“……”
朱棣顿时噎住了。
他没想到,方孝孺竟然会来这么一出。
不上套?
这……
他原本的计划,是想让方孝孺举荐御史,然后自己再派锦衣卫暗中配合。
这样,既能借方孝孺的名声,又能把那些建文旧臣,一网打尽。
可现在,方孝孺直接把皮球踢给了纪纲……
这让朱棣,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应对。
怎么办?
……
大殿内,气氛变得有些诡异。
文武百官,都屏息凝神,看着朱棣和方孝孺。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讶和疑惑。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方孝孺竟然会拒绝。
而且,拒绝得如此……如此理直气壮!
“这……”
郑赐、尹昌隆等人,一下子心里庆幸——
幸亏方孝孺没有满口答应!
此时,
朱棣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紧紧地盯着方孝孺,眼神中闪过一丝恼怒。但很快又强压下怒火,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方爱卿所言,倒也有理……”
“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强硬起来。
“锦衣卫虽然耳目众多,但毕竟是武职,对于律法,恐怕不如御史精通……”
“他自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名将,自然不肯屈居人下。”
“哼!”
朱棣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天下第一名将?他也配?!”
“皇上,此人,的确有些本事。”
道衍嘿嘿一笑,又接着说:“不过,他越是如此,咱们就越要将他踩在脚下。”
“嗯。踩在脚下,威风扫地……”
朱棣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踱了几步,他又说:“大师,朕此前也考虑过,要么就把他下油锅烹了……”
啊?
什么?
油炸?
道衍虽然是个邪僧,却也吓得够呛——
这也太狠了!
关键是他说这话的时候,那语气竟然跟吃白菜一样的……
“皇上,这?当着?”
朱棣淡淡一笑:“大师啊,对付这等人,还是听朕的……到时候油锅抬出来,他自然就要哭天喊地了……”
啊?
道衍顿时如骨鲠在喉,想了一会儿,才赶忙说:“皇上,若真要油炸,就千万不能泄露……一丝也不能泄露啊!”
嗯嗯,
朱棣点点头,心想——
那倒是!
若是泄露了,到时候就没有威力了。
……
这几日,
从江北陆续押解回来不少“罪将”。
一个个五花大绑,身上带着血污,却都昂首挺胸,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
这些人,都是在靖难之役中,给燕军造成重大伤亡的将领。有的甚至还曾亲手斩杀过燕军的将领。身上可谓是“血债累累”。
“唉,这些人,都是好汉子啊……”
“是啊,可惜了,生不逢时……”
“嘘!小声点!你想死啊?!”
京城的百姓们,悄悄地议论着,言语中充满了惋惜和同情。
但更多的人,却是敢怒不敢言。
毕竟,朱棣的残暴,那是出了名的。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他的霉头。
不过,私底下,人们还是忍不住议论纷纷——
“听说,皇上这次,是真的动了怒……”
“是啊,听说要将那些‘罪将’,全部处以极刑……”
“唉,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呢……”
“就是,一点气度都没有……”
“嘘!小声点!不要命啦?!”
“……”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方孝孺的耳朵里。
这几日,他没事就喜欢到街上闲逛。
美其名曰,体察民情。其实,就是想听听百姓们对朱棣的看法。
“嗯,火候差不多了……”
方孝孺摸着下巴,心中暗自盘算。
“是时候,把那件事,捅出去了……”
方孝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回到家中书房,他立刻就叫人来——
“雨化田!”
“主公,有何吩咐?”
雨化田立刻出现在方孝孺面前。
“你去,把皇上要油炸铁铉的消息,散布出去……”
“记住,要说得越详细越好,越残忍越好……”
“让所有人都知道朱棣的暴虐!”
雨化田躬身一拜:
“是,主公!”
随即领命而去。
……
很快,
雨化田手下的暗桩一起行动,“朱棣要油炸铁铉”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听说了吗?皇上要油炸铁铉!”
“什么?!油炸?!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我有个亲戚,就在刑部当差,他亲口说的!”
“天呐!这也太残忍了吧?!”
“是啊!铁铉将军,那可是英雄啊!”
“唉,暴君!真是暴君!”
“嘘!小声点!你想死啊?!”
“……”
百姓们议论纷纷,群情激愤。
所有人都被朱棣的残暴,给震惊了。甚至,就连一些原本支持朱棣的人,也开始动摇了。
“皇上,这……这未免太过分了吧?”
“是啊,铁铉将军,再怎么说,也是一条好汉……”
“唉,皇上这次,恐怕是要失民心了……”
“输不起啊……”
“……”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
“什么?!”
朱棣猛地站起身来,眼中充满了愤怒和震惊。
“谁?!是谁把消息泄露出去的?!”
朱棣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震得人耳膜发疼。
当晚,
紫禁城内,灯火摇曳。
朱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道衍站在一旁,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大师,你说,方孝孺怎么突然对种地感兴趣了?”
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
“皇上,这有何不好?”
道衍微微一笑,语气平淡,接着说:“方孝孺不是喜欢种地吗?那就让他去种地好了。”
“这……”
朱棣一愣,有些疑惑。
“皇上,方孝孺此人,太过刚正。”
道衍捋着胡须,缓缓说道。
“他在朝堂之上,动辄进谏,又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皇上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
“是啊……”
朱棣叹了口气,深有同感。
“如今,他既然对种地感兴趣,那咱们就成全他。”
道衍的声音,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让他远离朝堂,专心种地,岂不是两全其美?”
“嗯……”
朱棣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皇上,这方孝孺,不是说他那土豆,能亩产七千斤吗?”
道衍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咱们就让他去种!让他把这土豆,种遍天下!”
哦?
朱棣期待的看着他。
“皇上,若是他种不出来,那自然是欺君之罪,罪该万死。”
道衍的声音,变得冷酷起来。
“可若是他种出来了呢……?”
朱棣还是有些担心。
“皇上,可以先加封他一个率农御史的名号,到时候要是种出来,百姓也会感念皇上的知人善任啊!”
道衍嘴角微微一笑。
嗯嗯!
朱棣会心一笑,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就这么办!”
“传朕旨意!”
朱棣猛地站起身来,声音洪亮。
“封方孝孺为‘率农御史’,督率天下耕种!”
“务必将那土豆,推广到全国各地!”
“以救战后饥荒!”
“是,皇上!”
……
次日,
圣旨传到了方孝孺府上。
方孝孺跪在地上,接过了圣旨。
“臣,方孝孺,领旨谢恩!”
他的声音,平静而沉稳,听不出任何情绪,但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
这,简直是求之不得啊!
有了“率农御史”这个身份,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推广土豆了。而且还可以远离朝堂,避开朱棣的猜忌。到时候天下人当然是感激我……
这简直是……一举两得!
方孝孺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
次日开始,
方孝孺忙得不可开交。
他以“率农御史”的身份,奔走于各地之间,亲自督促土豆的种植。
从北平到应天,几个受灾最严重的省份,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好几个府县,都是亲自下到田间地头,指导百姓们如何种植土豆。
耐心地讲解,不厌其烦,甚至还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百姓们如何操作。在他的努力下,土豆的种植,迅速推广开来。
各地布政使,早已听说方孝孺“天下第一御史”的名头,也纷纷行动起来,按照方孝孺的要求,将土豆种了下去。
百姓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第一次看到了靖难四年战乱后的曙光。
……
晃眼几十天过去,
铁铉这位大明第一“罪将”,终于被押解到了京城。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铁铉,那可是鼎鼎大名的战将!
当年在东昌,他以一人之力,硬生生挡住了燕军的铁骑,还把朱棣手下第一猛将张玉给弄死了。朱棣恨他,那是恨到了骨子里。
百姓们自然是万分惊恐,不知道朱棣会怎么处置这位铁将军?
“唉,铁铉将军,危矣……”
“是啊,落到皇上手里,恐怕……”
“嘘!小声点!你想死啊?!”
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纷纷,都为铁铉的命运担忧。
……
与此同时,
方孝孺也回到了京城。
这段时间巡视各地,第一批土豆已经种下去了,长势喜人。
快的,再有个把月,就能收获了。到时候也能救天下很多人了……
这天晚上,郑赐、张忱等人,特意为方孝孺设宴接风。方孝孺心情愉悦,也不担心朱棣猜忌,于是欣然赴约。
“奉和,一路辛苦了!”
“是啊,方先生,您可算是回来了!”
“来来来,咱们敬奉和一杯!”
几位建文旧臣,围坐在桌旁,纷纷举杯。
方孝孺微微一笑,举杯回敬。
“诸位,客气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郑赐放下酒杯,叹了口气。
“唉,奉和,有件事……”
“哦?”
方孝孺看向郑赐,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铁铉将军,被押到京城了……”
郑赐的声音,低沉而凝重。
“嗯。”
方孝孺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
“奉和,皇上他……恐怕不会轻饶了铁铉将军啊……”
张忱也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是啊,奉和,您可千万别再……”
郑赐欲言又止,满脸的无奈和苦涩。
“唉,你这?”
他知道方孝孺这牛脾气,一旦认准了什么事,那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可是,这回不一样啊!铁铉,那是朱棣的心头大患,眼中钉肉中刺。
方孝孺要是再去触霉头,那可真是……
他们的言下之意也很清楚——
你方孝孺可不能再由着自己了,也得考虑一下朋友啊!
你老是这样作死,大家早晚被你带下沟啊!
呵呵,
方孝孺岂能不知他们的心思?
“诸位放心,方某心中有数。”
啊?
众人面面相觑——
你这是答应了?
还是没答应啊?
但方孝孺现在如日中天,谁也不敢多嘴问下去,也只好随遇而安。
聊了一些建文朝的往事,大家也就散了。
……
回到书房,方孝孺立刻把常威叫了进来。
“主公,有何吩咐?”
常威躬身问道。
“雨化田呢?”
“回主公,桩头大人,正在外间候着。”
“叫他进来。”
“是。”
片刻之后,雨化田走了进来。
“主人,有何吩咐?”
雨化田的声音,低沉而嘶哑。
这段时间,他已经按照方孝孺的吩咐,将暗桩罗网,铺设到了全国各地。
京城内外,更是布满了眼线。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耳目。
“铁铉的事,你可知道?”
方孝孺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回主人,已知。”
所有人一阵懵圈——
这?
什么啊?
骂谁啊?
话音落处,
所有人都看着他,满脸都是便秘之色。
接着,
方孝孺挥斥方遒,厉声呵斥:
“谣言!”
“全都是谣言!”
方孝孺义愤填膺,指着张辅等人的鼻子,破口大骂。
“皇上怎么可能干这种事?”
“谁说皇上要油炸铁铉,那就是陷皇上于不义!”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此陷皇上于不仁不义,简直禽兽不如!”
方孝孺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掷地有声。
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这是什么情况?
方孝孺不是应该死谏吗?
怎么……怎么还帮着皇上说话了?
朱棣也懵了。
他呆呆地看着方孝孺,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这方孝孺,
他……他吃错药了?
道衍也傻眼了,捋着胡须的手忽然僵住,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这不按套路出牌啊!
张辅、朱能等人,更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他们原本以为,方孝孺肯定会跳出来死谏。可没想到,方孝孺竟然……竟然说这种怪话?还是反话?
他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啊?
郑赐、张忱等建文旧臣,也一个个目瞪口呆。
他们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疑惑。
这……这方孝孺,他到底想干什么?
“方…方爱卿……这?”
朱棣终于回过神来,他看着方孝孺,试探着问道。
“你……你这是何意?”
“皇上!”
方孝孺转过身来,对着朱棣躬身一拜。
“臣以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皇上乃是圣明之君,怎么可能做出如此残暴之事?”
“铁铉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天下所共知!”
“更何况,他还是一个难得的将才,若是能为我大明所用,岂不是一件美事?”
“皇上深仁厚德!怎么可能干这种事?”
“要是干了这种事,那岂不是昏暴之君?”
“难道皇上是昏暴之君吗?”
方孝孺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正气。
“你!你们!你们几个!
他指着张辅、火真,顿了一下,又指着杨士奇、杨荣,继续厉声质问:
“你们说,皇上是不是昏暴之君?”
“你们捕风捉影,妄议油炸火烹!”
“要是传出去,天下人怎么看咱们的朝廷?怎么看咱们的皇上?”
“你们说!你们是不是把皇上看成了昏君、暴君?”
啊?
这?
全场一片懵逼。
所有人都没缓过来,但都感觉自己骂得狗血淋头,一脸的不是人!
此时,
朱棣也感觉灰头土脸,好像句句都是在骂自己,却又抓不到把柄……
句句诛心,字字杀人!
道衍也一脸不是人,只感觉自己的八代祖宗的棺材板都已经压不住了……
张辅、张武、火真等人,更是一脸痴呆,感觉骂得是自己,但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又像是……骂皇上?!
奉天殿上,一片寂静。
落针可闻。
文武百官们,一个个都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胸口剧烈起伏。
每个人的心里,都像是压了一块巨石,沉甸甸的。
方孝孺刚才那一番痛骂,虽然骂得人差点气死,但其中的道理却没法辩驳……
难道能说他是错的吗?
显然不能!
人家“方正人”,处处维护朝廷,维护皇上,字字句句,根本就没有私心啊!
本来,众人都觉得油炸铁铉不是什么大事,但此时此刻,忽然觉得很不妥……
大家都有一种感觉——
方孝孺虽然不是在劝谏,但字字句句,那就是谏啊!
而且,
谏得……让人毛骨悚然……
一时间,
所有人都觉得,这些话太对了,要真是这样,这大明朝的天,就要塌下来了。
……
朱棣更是浑身绷紧,像一根拉满的弓弦,紧紧地握着龙椅的扶手,指节都捏得发白了。
青衫书生眼中闪过一丝希冀。
“就是!说不定,很快就要开科举了呢!”
“到时候,咱们也能考个功名,光宗耀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都露出了憧憬的神色。
而旁边不远处的酒肆里,几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也在谈论着此事。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看着吧,过不了几天,那些骂街的书生,都会去科考的……”
……
街头巷尾,百姓们也在议论纷纷。
“这皇上啊,也算做了件好事!”
一个老汉一边喝着浓茶,一边慢悠悠说着。
“是啊,读书识字,总比当睁眼瞎强!”
旁边一个妇人附和。
“就是不知道,这书院收不收咱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
一个年轻人,有些担忧地问道。
“应该会收吧?皇上不是说了吗,要‘劝天下人读书上进’!”
“希望如此吧……”
“……”
各种各样的议论声,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响起。
有人欢喜,有人担忧,有人不屑,有人期待……
……
方宅,书房内。
方孝孺看着手中的情报,嘴角微微上扬。
“朱棣啊朱棣,你这是要钳制舆情,收买人心啊……”
他一眼就看穿,所谓“重金礼聘端正鸿儒”,不过是想收买那些听话的读书人,为他所用罢了。
哼!
“朱棣啊朱棣,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你想钳制舆情,我还想呢!”
方孝孺当即下令:
“雨化田何在?”
他轻声唤道。
“属下在!”
雨化田应声而至,躬身待命。
“立刻安排下去,让咱们的‘喷子团’成员,都去应聘各地的书院山长、副山长!”
他的“喷子团”成员,大部分都是历朝历代的读书人、江湖艺人,少数还是知名文人。这些人不去做个山长,也太可惜了。
“是!”
雨化田竟然也微微含笑。
嗯嗯
方孝孺又想起一件事,立即吩咐:
“多带些黄金去!那些朱棣的官儿,全都是认钱不认人的……雨化田啊,你要确保他们当上山长、副山长!”
“是!”
雨化田再次领命,身形消失在夜色中。
方孝孺看着离去的背影,心中冷笑——
朱棣,你想控制舆论?没那么容易!
倒要看看,
是你的喉舌多,还是我的‘喷子’强!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各地官府纷纷开始礼聘书院山长。
果然,正如方孝孺所料,那些被礼聘的,大多都是些油嘴滑舌、见风使舵的小人之儒。
这些人,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
他们还没上任,就大肆宣扬朱棣的“丰功伟绩”,把他说成是“千古一帝”、“圣明君主”。
然而,
雨化田在各地的暗桩,早已行动起来。他们拿着方孝孺提供的黄金,四处活动,收买知府、县令。
很快,那些原本被礼聘的小人之儒,就被一个个地踢了出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方孝孺的“喷子团”成员。屈指算来,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府县书院,都是喷子团的人担任了山长。
听从方孝孺的命令,他们一上任,就继续宣扬“正统”思想,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种种含沙射影,把朱棣的“靖难之役”说成是“篡逆之举”,把他贬得一无是处。
自然,也赢得了百姓们的热烈掌声。
同时,
方孝孺又给他们一个任务——
宣扬忠于太祖!
褒奖太祖忠臣!
当然,
这一切都是在含沙射影的方式中推行的,不会让朱棣抓到明显的把柄。
而高举太祖,是为了下一步的铺垫,方孝孺深知——
要搞死朱棣,就必须用太祖来压他!
……
这天,
方孝孺退朝回来,刚坐进轿子,就收到了雨化田的情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