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楚雄小野的其他类型小说《抗战:不靠金手指,我也成将军楚雄小野全局》,由网络作家“阿牛哥的蓝白情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七连连务会参加人员:连长楚雄、指导员杨威、一排长李青,三排长林晓峰以及活着的8名班长;三班长、八班长牺牲。七连原来有9个战斗班和1个炊事班,当然炊事员也是战斗员,所以严格来说应该是10个战斗班。在四方面军的军史上,出过一个最牛的炊事班:班长做到了中将,两个背锅的炊事员成了上将。所以不要小看华夏的炊事班!首先发言的是楚雄,连务会自然是连长组织。“同志们,今天连务会的议程有三项:第一项,推选新的二排长、三班长、八班长;第二项,由我宣读七连整编方案;第三项,总结小王庄战斗经验教训,商量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与团部暂时失去了联系,也不能一直等着,我们得有自己的思路。”楚雄说完看了一下指导员以及众人杨威点头表示同意其他班、排长也表示没有意...
《抗战:不靠金手指,我也成将军楚雄小野全局》精彩片段
七连连务会
参加人员:
连长楚雄、指导员杨威、一排长李青,三排长林晓峰以及活着的8名班长;
三班长、八班长牺牲。
七连原来有9个战斗班和1个炊事班,当然炊事员也是战斗员,所以严格来说应该是10个战斗班。
在四方面军的军史上,出过一个最牛的炊事班:
班长做到了中将,两个背锅的炊事员成了上将。
所以不要小看华夏的炊事班!
首先发言的是楚雄,连务会自然是连长组织。
“同志们,今天连务会的议程有三项:
第一项,推选新的二排长、三班长、八班长;
第二项,由我宣读七连整编方案;
第三项,总结小王庄战斗经验教训,商量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我们现在与团部暂时失去了联系,也不能一直等着,我们得有自己的思路。”
楚雄说完看了一下指导员以及众人
杨威点头表示同意
其他班、排长也表示没有意见。
第一项议题很好解决,大家都知根知底,最后一致认同由一班长张宇接替二排长。
新的一班长由周青担任;
三班长和八班长也分别推举了新的人选接任。
第二项议题由楚雄宣布整编方案:
七连现有人员102人,其中35人受了不同程度的轻伤,6人是重伤员,一两个月都很难恢复战斗力。
所以新的方案就按照96人来整编,伤员全部集中在三排,暂时不担任战斗任务。
一排、二排,每个排3个班,每个班10人,加上排长总共31人。
缴获的4挺歪把子机枪,每个排2挺;
3具掷弹筒一排2具,二排1具。
一排、二排全部换装成日械,这样弹药可以得到保证。
三排轻伤员负责三排平时的护卫工作;
二排抽出一个班行军的时候负责抬重伤员。
炊事班压缩到3人,一个班长,两个背锅的!
(画外:楚雄这是想复制最牛炊事班?)
楚雄宣布完整编方案后,接着就是集体表决,最后全票通过。
接着进入第三项议题,也是最重要的议题——
战后总结以及讨论今后的发展方向。
战后总结无论是在红军时期还是改编成八路军时期,都是我军的一项优良传统。
是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提高自己,战胜敌人的一大法宝!
首先发言的是一排长李青:
“鬼子要比我们之前遇到的所有敌人都要强,完全是两个时代的军队!
他们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素养并不弱于我们,枪法非常的准!
只要我们一抬头就大概率会被对方击中,他们的班组配合非常的娴熟,战场纪律非常的严明,不要指望能俘虏对方……”
“我赞同李青同志的发言,在战斗中我发现鬼子的小炮打的非常的准,我们很多的伤亡都来自于对方的小炮!
我建议以后我们可以挑选一些神枪手,专门打他们的掷弹兵!”
五班长严浩宇的发言让楚雄眼前一亮,不愧是老兵,这么快就想到了对付鬼子掷弹兵的办法。
这说明七连的骨干都是在认真思考与鬼子的战斗,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七班长也接过了话题:
“鬼子进攻时的散兵线很有章法,不像华夏军的一窝蜂,他们班组之间是有严密的配合的,武器配置也很有互补性。”
……
总结会的成果非常明显,几乎将鬼子的优缺点都找了个遍,而且都很客观;
并不是一味的去贬低敌人,也不过度夸大敌人。
目的就是为了找出敌人的弱点,以便更好的战胜敌人。
楚雄相信,通过这次总结,七连会对鬼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等下次再与鬼子交战,一定能减少伤亡,更多的消灭鬼子!
最后由楚雄总结发言:
“同志们今天晚上的发言非常好,至少说明一点,我们在观察敌人,总结敌人,思考怎么去战胜强大的敌人!
鬼子图谋我们国家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毫不夸张的说,他们至少用了一代人在准备对我们的战争;
而我们呢,自己人打自己人,打了十几年,国家越打越穷,与鬼子的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抗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这一批几十万老鬼子,鬼子大本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训练他们,会相当难打!
只有将这批老鬼子消耗光了,后面的鬼子在军事素养方面才会走下坡路。
对于这群老鬼子,我们要尽量避免与他们打阵地战!
要发挥在鄂豫皖打游击战的优良传统,以游击战加运动战的形式对付鬼子的阵地战。”
“就一句话:
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
最后讨论七连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问题,可以说众说纷纭!
总体分成两派:
一派的意见是尽快寻找到团主力,然后跟着组织干活没压力;
另一派的意见则是,考虑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团主力,不如先待在小王庄,等有了团部的消息,再与他们会合。
这两派最后都是要跟着团部一起发展,这不是楚雄要的答案。
他算是看明白了,在军事方面就不能太过民主!
自己作为他们的军事主官,又是穿越者,该独断专行的时候还是要独断专行。
“同志们,我们现在跟团部打散了,部队每天都在打仗,都在转移,又没有确切的联系渠道;
我们过黄河的时候就定下了大的方针,就是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发展壮大;
就像我们在苏区建立根据地一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团部在时,我们跟着大部队干;
现在跟团部失去了联系,我们不能坐、等、靠,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先生存,后发展,等到有了团部的消息或者站稳了脚跟后,再联系团部……”
其他人听完后,纷纷表示没有意见;
最后由楚雄拍板,七连独立开展游击战,时机成熟后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楚雄觉得,既然早晚要走这条路,还不如早走!
当然,现在挺进敌后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
鬼子还在往前打,后方一片真空地带,正是开展游击战的最佳时机。
楚雄就是要在鬼子反应过来之前拉起一支足够强大的队伍!
现在的大后方,到处都是被打散的中央军和晋绥军的散兵游勇,枪支弹药扔的到处都是。
这些溃兵手中有武器,摆在他们面前只有三条路:
一是当土匪占山为王
二是投靠鬼子当伪军
三是自发的继续打鬼子,最后被鬼子消灭
楚雄需要发展,首先就要有人有枪,这些个散兵游勇就是最好的兵员。
等队伍扩充到一定规模,再拉出去搞鬼子的后勤线……
想到这里,楚雄对七连未来的发展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脉络:
鬼子暂时先不招惹,等伤兵们恢复,部队拉起来后再打。
马家村
几十名被打散的晋绥军在一名上尉军官的带领下过来征粮。
说的好听点是征粮,说的不好听一点,那就是明抢。
“老总,这也太多了吧,今年光景不好,到处又在打仗,地都荒了,根本没打下几粒粮食。
乡亲们都靠吃野菜度日呢,把整个马家村翻过来也没这么多粮食啊!”
拿着老总开出的征粮单子,马村长带着哭腔向这些个兵痞求饶道。
“马村长,老子们在前线抗日,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总不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打鬼子吧?
5000斤粮食,1000块大洋的军饷,再给你们一天时间筹集,明天午时老子们过来取,别让兄弟们挨家挨户地去征集啊!”
上尉显然有些不耐烦了,已经发出了赤裸裸的威胁——
挨家挨户的征集不就是直接抢嘛!
就怕到时候不只是抢粮食了!
很多人家可都是有大姑娘、小媳妇的,这些个兵痞啥事都可能干的出来。
乱世,兵匪是不分的
甚至兵比匪还要没有底线!
“老总,再宽让一些,乡里乡亲的打个商量……”
马村长继续求饶。
上尉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身后的勤务兵,勤务兵立马抢前一步
扬起大手就给了马村长一巴掌,恶狠狠地对马村长说:
“狗日的就你啰嗦,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少一粒粮食,别怪老子将你以破坏抗日的罪名给毙了!”
说完一群人扬长而去。
留下马村长将打落的牙齿往嘴里吞,长叹道:
“唉,这年月没老百姓活路了!”
楚雄给他们定的标准是十税一,这个标准是远低于之前国府收取田亩税的标准的,所以各个地主也没有太多的意见。
柳镇抗日根据地逐渐建立起来了!
几乎在这个时间段,八路军129师各部陆续挺进晋东南,120师挺进晋西北,开始创建自己的根据地,山西抗战逐渐由正规战向敌后游击战转变,八路军成为了山西抗战的主流。
楚雄的七连算是走到了前列,整个晋东南已经遍地烽烟,鬼子顾此失彼,兵力逐渐捉襟见肘,对付一个小小的柳镇他们也抽不出太多的兵力。
李家村的李耀祖最近是非常的郁闷,先是自己的三小子和未过门的儿媳妇被土匪掠走,花了好几千银元请八路军救了回来。
结果没过几天,儿媳妇赵盼儿就跑了,据说是投了八路军,但楚连长那边表示并没有见到赵盼儿,估计是跑到外地去投八路军去了。
接着就是自己的大小子,晋绥军团长李辰东率领的部队被鬼子打散,捡了一条命逃回来养伤,伤还没好利落又走了,给他留了一封信,就一行字:
倭寇一日不除,就一日不还家!
又过了没多久,三小子留下一封信也跑了,他要去找赵盼儿,赵盼儿当八路,他也当八路!
一个儿子在晋绥军,一个儿子要去当八路,鬼子是那么好打的吗?
刀枪无眼,辰东当了团长都能受伤,辰西就更不要说了。
李家祖训,不参与天下纷争,可两个儿子都去抗日去了,只剩下第二个儿子李辰南留在身边了。
“辰南啊,辰西这个小子又跑出去了,这些个鬼子是这么好打的吗?
你可不能再学你大哥和三弟啊,我们李家这么大产业总需要人照看!
乡党们闹他们的,他们都是泥腿子,脑袋可以挂在裤腰带上!我们李家不参与,大不了多出钱粮支持抗日!”
“我们老李家三个儿子已经有两个儿子去抗日了,对得起国家了,你可不能再……”
李辰南这几天天天听,耳朵都听出茧子了,连忙抗议道:
“爹,我知道了,你就不要叨叨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国哪来的家?”
李辰南事实上已经参加了李家村民兵连,并且被任命为二排排长。
李耀祖听完二小子的话,心中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自己这个二小子估计也压不住了。
等李辰南离开后,李耀祖平时一直笔挺的腰开始驼了下去
“唉!老婆子,世道变了,娃们都不再听爹的了!鬼子是那么好打的吗?”
“当家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就觉得娃们没错,天杀的鬼子都杀进我们家了,不赶走还能过上安生日子?”
老婆子的话让李耀祖一阵错觉,仿佛像见到了另外一个人!
这还是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自己的话从来不反驳的小脚老太太吗?
根据地的建设逐渐走向了正轨,老营的防御工事也已经修好,整个神仙岭几乎被挖成了一个地下宫殿,以后多余的粮食、弹药都可以贮藏在老营。
老营的坑道工事,已经不输于上甘岭了!
这本身就是楚雄比照着后世上甘岭坑道建设的,并且进行了改良。
表面看起来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是完全了解它的就知道它的恐怖了,就算来一个联队也是攻不破的,人再多一点也没用。
“连长,赵盼儿醒来了,她说想见你!”
楚雄正准备将解救出来的李辰西、赵盼儿等人一起送回李家村,没想到赵盼儿率先提出要见他。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见她一面,看看她有什么要说的。
“老杨,请她进来吧!”
几分钟之后,楚雄见到了赵盼儿;
杨威陪同在一旁,她是李家的新媳妇,这个嫌还是要避的。
“楚连长,谢谢您的救命之恩,请受小女子一拜!”
赵盼儿说完就向他盈盈一拜,行了一个仕女礼。
“老乡,不用客气,我们也只是应李家所托过来救人;
李家是出了出兵费的,所以你不用感谢我。”
楚雄觉得还是撇清一点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楚连长,我在省城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
来河东是专门打鬼子的,你们什么时候开始为地主老财办事了?”
赵盼儿的话明显带着浓浓的火药味,这让楚雄有点摸不着头。
“老乡,我们八路军打鬼子是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
只要不愿当亡国奴的人都是我们团结的对象,包括李家这样的乡绅!”
楚雄是不会给任何人留下话柄的,赵盼儿想抓八路军的话柄门都没有。
赵盼儿见这个楚连长滑得跟泥鳅一样,也就不再拐弯抹角,开始直奔主题:
“楚连长,我已经知道你们马上要把我送回李家;
我直说了吧,这桩亲事不是我自愿的!
国难当头,我还不想这么早结婚;
我要加入八路军,跟你们打鬼子!”
他这下总算是明白赵盼儿为什么找八路军的茬,原来是不想让他送她回李家。
至于她所说的加入八路军打鬼子,八成也是为了逃婚!
这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了,赵盼儿是李家明媒正娶的媳妇;
如果没有土匪劫道这一个插曲,她现在应该已经跟李家三少爷入了洞房了。
八路军是应李家的请求帮忙解救人质,如果这个时候收下赵盼儿打鬼子,这就有理都说不清了。
以后在李家村附近怎么开展群众工作?
他决定不接这个烫手山芋,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他直截了当地回绝道:
“老乡,我们的任务是将你解救出来并送到李家,事实上你跟李家是有婚约的!
我们八路军是不好去干涉群众的家事的,希望你能理解。
至于你到了李家之后的选择,那就是你自己的自由了!”
楚雄还有很多大事要做,可没有太多时间陪赵盼儿掰扯她婚姻上的事。
他都把话说到这上面了,赵盼儿也不好再为难八路军,毕竟是八路军救了她。
她在心中暗暗想道:
“本小姐大不了到了李家再跑一次,天下之大又不是只有你楚雄这一支八路军,哼!”
天亮后,楚雄带领二排将赵盼儿、李辰西等人送回到李家村,杨威带其他人留守神仙岭。
李家三少爷等人被救的消息早已经传到了李家村,这次土匪掠走了李家村二十几人,大部分都是各家的顶梁柱,李家村的天都快塌一半了!
土匪窝自古都是好进不好出!
有别于第一次进李家村时的冷冷清清,这一次就是敲锣打鼓的迎接亲人八路军了——当然还有他们被救出来的亲人。
胡双枪为祸一方多年,官府多次清剿,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越剿越壮大。
没想到八路军一出手就剿灭了他们,而且还全须全尾地救回了李家三少爷和他的新媳妇,保住了李家的颜面;
这让李耀祖很是开心,不禁在心里感慨,这五千银元花的太值了!
见楚雄过来,李耀祖远远地就打起了招呼,双手一拱,笑着说道:
“楚长官,辛苦了!
大恩不言谢,老夫仅代表李家村的父老感谢八路军星夜出兵,消灭了悍匪胡双枪,为地方除了一大害!”
“李族长,客气了,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驱逐倭寇,维护地方安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楚雄当着李家村数百乡亲的面,将解救出来的赵盼儿等人全须全尾地交还给了李家村;
这里面还包括二十多名替李耀祖家去迎亲的年轻人,他们可都是李家村老乡家的顶梁柱。
看着自己的儿子或者丈夫从土匪手中解救出来,李家村的村民算是彻底记下了这笔恩情,接下来八路军在李家村的群众工作就要好做的多了。
回到李家大宅,李耀祖再一次跟楚雄坐在了一起。
虽然他很感激八路军救回自己的儿子、儿媳,但情归情,路归路,他还是不希望八路军留在李家村。
因为这会把鬼子给吸引过来的,李家村担不起这个祸事!
“楚连长,这些是老夫和乡亲们的一点心意,总共1万银元。”
李耀祖让人抬来了几个大箱子,里面满满的都是银元。
“李族长,我记得余款应该还剩2千银元,你这数目不对吧?
我们八路军替老乡们做事是不收取任何报酬的。”
“楚连长,你也是爽快人,那老夫就开门见山了:
李家自明末乱世从陇右迁徙于此地,就是为了躲避战祸而来;
数百年来,从不参与天下纷争!
当然,这毕竟是国战,作为华夏一分子,李家村也支持国府的抗日大业;
这多出的8千银元,就是我们支持八路军抗日的一点心意!
李家村世代耕种,并无争斗之心,恳请贵军将根据地改建到其他地方,老夫和李家村数百村民不胜感激!”
李耀祖拐弯抹角的话楚雄算是听明白了,这是要送客的节奏。
鬼子现在还没腾出手来管后方的事,大部分老百姓对鬼子的恶行没有切身的体会,对鬼子的真实面目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他们还以为这又是一次改朝换代,只要不反抗,就能保命。
谁坐天下,他们交足皇粮就行!
这种思想在广大民众中还是很普遍的,只有见识到鬼子的暴行后才会幡然悔悟:
原来,鬼子是要他们当亡国奴!
这根本不是改朝换代,这是亡国灭种!
鬼子会将他们像牛马一样的杀掉,然后指着他们的骨头说:
“看,亡国奴!”
楚雄的内心也是一种无力感,民众只有付出惨重代价后才会真正明白这个道理。
他还是不甘心地多问了一句:
“李族长,我想知道这是你个人的意见,还是全体村民的意见?”
楚雄才不管他什么族长不族长,他只能代表他一家。
李耀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见他问起,就从身上掏出一张纸条,递给了他。
“楚长官,这是全村数百乡亲们的请愿书,上面有92名户主的画押。”
楚雄一听,心中略显苦涩,轻轻打开了纸张,里面的意思大体就是希望八路军到别的地方建立根据地,他们得罪不起鬼子,集体出资8千银元,支持抗日。
上面摁满了密密麻麻的手印,血红色的,触目惊心。
这就是民众唤醒之前的抗日大环境,人人恨鬼子,但又人人怕鬼子!
民族觉醒是需要过程的,就算现在八路军在村子里大力的宣传,也不会有太多人听的进。
只有吃过亏,见识过鬼子的残暴后才会醒悟!
楚雄决定改变一下方式,先将神仙岭打造好再说,慢慢来。
“李族长,这份请愿书我就收下了,这些银元我只带走约定的2千元,剩下的该谁的退给谁,明天我负责监督退款!”
楚雄的话让李耀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那个请愿书的确是全体村民一起签字画押的,但钱却是李耀祖一家出的。
现在八路军却要监督着全部退给全体村民,李耀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发到乡亲们手上的钱,再一个个要回来,他李耀祖还真做不出这事。
再说还有姓楚的盯着呢,他可不想再给姓楚的提供返回李家村的理由;
只要能送走姓楚的和八路军,这点钱他李耀祖出的起!
从李耀祖家出来,楚雄在心里想道:
“小样,跟老子玩花样,我可以不要这一笔巨款,但也不能便宜了你这地主老财!”
一旦发下去,李耀祖再想收回就难了,他敢收,楚雄就敢带八路军回来替老乡们主持公道。
高家大院,戒备森严,几十名家丁日夜巡逻,楼顶上还架起了一挺机枪,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重要驻地呢。
高家村是柳镇附近的大村,人口有2000多人,将近5000亩土地,几乎都在高万和家族的名下,绝大部分的村民都靠租种高家的田地为生。
高家有五兄妹,老大高万亮在国府闫长官处任要职,老三高万仁投靠日本人后也混的不错,属于两边上头都有人的主,难怪会这么不把八路军看在眼中。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家老四,高万诚上大学的时候参加了组织,现在是晋西北八路军的一个营长,级别比楚雄还高。
高万诚的事,他们是死活也不会跟外人说的。
在民国,像高家这样的一个家庭几兄弟分属不同阵营的现象并不少见,用一句时髦的话说:
“各为其主!”
“二哥,你这样与政府对抗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八路军的政策并不过分,都是为了抗日,你认为咱们家这几十个乌合之众能挡得住八路军吗?”
说话的是高家最小的孩子高晓玲,也就是他们的五妹,省城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算是热血青年一枚。
她正在劝解她的二哥接受八路军的减租减息政策。
“五妹,二哥的事你不要操心,八路军是有政策的,他们不敢乱来!”
高万和的底气并不仅仅是这个,他家老三已经给他捎回话来了,日本人很赏识他,准备让他出任柳镇镇长,并且同意将他们家的护卫队扩编成一个皇协军营,所需武器装备全部由鬼子承担。
鬼子正在集结兵力,等到皇军过来,柳镇还是皇军的天下,就这几个八路军,挡不住皇军的。
也难怪高万和信心满满,几乎很多所谓有识之士,对抗战前景都不看好,上上下下都弥漫着一股失败主义情绪。
高晓玲见说服不了自己的二哥也只能作罢,生着闷气离开了。
当晚,石头带领一个小组悄悄摸进了高家大院,就那些二把刀庄丁,怎么可能防得住他们。
正在高家兄妹说话的当口,石头正趴在他们的屋顶大梁上听墙角呢。
高晓玲离开后,高万和就回了内宅,他的三姨太正在等着他。
“夫人,皇军什么时候过来?我真担心八路军在皇军来之前就进攻高家大院。”
“万和,放心吧,皇军正在调集大军收复柳镇,要不了几天,柳镇还是皇军的天下,到时候你这个镇长就是柳镇的土皇帝……”
“夫人,天不早了,我们……”
石头见一对狗男女马上要胡搞了,自然没有那个兴趣继续听下去。
本来想过来拿到高万和勾结鬼子的证据的,现在好了,连他的三姨太都是鬼子间谍,看来鬼子对我们国家的渗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是一个新情况,石头为了不打草惊蛇,决定先回去将侦查到的情况报告给连长再说。
探听到鬼子要进攻柳镇的情报后,石头连夜赶回了柳镇,将情报报告给了连长。
“连长,石头报告的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得做好应对鬼子扫荡的准备!”
李青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楚雄点了点头,接过话头说道: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情报支持,对鬼子的动向不掌握,依据我对鬼子的了解,现在鬼子的心思还在大城市,还没有精力管柳镇这样的小地方,高家三姨太的话不能太当真。”
“还愣着干什么啊?吃饼子啊,大娘烙的饼子真香!”
两名警卫员也一人抓了一个塞进了大嘴里,几口饼子一大口糊糊,吃的那个香啊
老七叔、七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老婆子,这个炒面糊糊香咧!等麦子弄成面了,我们也炒一些!”
……
“连长!连长!”
楚雄看到连部通信员匆匆跑过来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舒坦日子要告一段落了……
“浩宇,鬼子这次大概会出动多少人?”
楚雄一回到柳镇就问起了留守柳镇的四排长严浩宇。
“连长,据石头传回来的消息,安平城增加了一个大队的鬼子,具体会出动多人还没有拿到确切的消息,这次他们应该是奔着粮食来的!”
楚雄迅速做出了决定,他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鬼子出动一个大队以上的兵力,那根据地只能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与鬼子打游击战了。
七连的实力还不足以硬扛一个大队的鬼子!
楚雄对严浩宇说:
“电告石头,让他们尽快想办法查清鬼子的兵力,等鬼子出动后,采取麻雀战拖住他们一天以上!”
“让通信员通知各排抓紧帮助老乡抢收粮食,多余的粮食由我们按市价收购全部运到老营去!”
“通知老营指导员,做好接收粮食入库的准备……”
随着楚雄的一道道命令下达,整个根据地都进入到高速运转状态。
根据地军民挑灯夜战,收割麦子,与鬼子抢夺时间,这茬粮食绝不能让鬼子抢了去!
两天后,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夏粮已全部收割完毕。
老百姓将要交的租子全部交给了地主,除了留下一些必备的口粮外,其他的要不卖给了八路军,要不就埋藏了起来。
地主那边的粮食,需要向八路军交税的也交了,剩下的很多人也选择了卖给八路军。
光买粮,七连就花去了2万多银元!
好处是老营的仓库内贮存的粮食够五千人食用两年以上了,军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老百姓藏银元比藏粮食好藏多了。
石头那边终于传来了确切的消息,这次鬼子出动的兵力是两个步兵中队加一个骑兵小队,另外还有皇协军一个营500多人。
“呼,将近1000人,还在七连的承受范围之内!
通知各排到镇上集结,各村民兵连随时做好掩护乡亲们撤离的准备。”
晚上,各排除了派驻到各村的武装工作队,其他人员全部归建。
楚雄召集各排长进行战前部署
“同志们,鬼子这次出动了400多名鬼子加500多名伪军,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夺回柳镇!然后征齐夏粮用以支援他们的正面作战。”
“石头那边最多拖住鬼子一天,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不会太多,怎么打?大家先说说自己的看法,要畅所欲言!”
楚雄完全可以直接部署下去就行,但这样会让几个排长养成依赖习惯,他们将来都要独当一面的,所以从一开始楚雄就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发言的是一排长李青,在所有排长中他的资格是最老的,跟随楚雄从鄂豫皖一路过来的,有着丰富的游击战经验。
“连长,鬼子的核心战力是那两个中队的鬼子,而威胁最大的是他们的骑兵小队,机动力非常的强。我建议首先要打掉鬼子的骑兵小队!然后用两个排的兵力节节阻击,诱敌深入,主力选择合适的地形打鬼子一个埋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