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分晓书屋 > 其他类型 > 快穿大明:我成了当朝宰相后续

快穿大明:我成了当朝宰相后续

小云天狼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没毛病,朱雄英身为皇孙,难道不该学习这个吗?“啊?”“叔公,什么是厚黑啊?”朱雄英一脸迷茫,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词汇,有些不明白。“厚黑的意思……”朱十一的学堂,开始正式开课!……“夫君,太子来了!”李筱筱的声音响起。朱十一却是不理会,继续给朱雄英上课。直到一堂课结束。朱标倒也没催促,老老实实的等着。……朱标与朱雄英交代几句后,便让李筱筱带着朱雄英下去学习去了。……屋内。朱十一主位,朱标坐在左手边,刘伯温,李善长坐在右侧!“叔父,今日侄儿前来,特有一事想要请教叔父。”朱标,拱手道。“但说无妨!”朱十一点头道。“今日……”“一切正如叔父所料,如今空印文书,百官们实在是不知如何解决此事!”“父皇这边只能继续沿用元朝旧制!”朱标先是将朝堂发生...

主角:朱元璋高峰   更新:2025-02-18 15:1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高峰的其他类型小说《快穿大明:我成了当朝宰相后续》,由网络作家“小云天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没毛病,朱雄英身为皇孙,难道不该学习这个吗?“啊?”“叔公,什么是厚黑啊?”朱雄英一脸迷茫,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词汇,有些不明白。“厚黑的意思……”朱十一的学堂,开始正式开课!……“夫君,太子来了!”李筱筱的声音响起。朱十一却是不理会,继续给朱雄英上课。直到一堂课结束。朱标倒也没催促,老老实实的等着。……朱标与朱雄英交代几句后,便让李筱筱带着朱雄英下去学习去了。……屋内。朱十一主位,朱标坐在左手边,刘伯温,李善长坐在右侧!“叔父,今日侄儿前来,特有一事想要请教叔父。”朱标,拱手道。“但说无妨!”朱十一点头道。“今日……”“一切正如叔父所料,如今空印文书,百官们实在是不知如何解决此事!”“父皇这边只能继续沿用元朝旧制!”朱标先是将朝堂发生...

《快穿大明:我成了当朝宰相后续》精彩片段


没毛病,朱雄英身为皇孙,难道不该学习这个吗?

“啊?”

“叔公,什么是厚黑啊?”

朱雄英一脸迷茫,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词汇,有些不明白。

“厚黑的意思……”

朱十一的学堂,开始正式开课!

……

“夫君,太子来了!”

李筱筱的声音响起。

朱十一却是不理会,继续给朱雄英上课。

直到一堂课结束。

朱标倒也没催促,老老实实的等着。

……

朱标与朱雄英交代几句后,便让李筱筱带着朱雄英下去学习去了。

……

屋内。

朱十一主位,朱标坐在左手边,刘伯温,李善长坐在右侧!

“叔父,今日侄儿前来,特有一事想要请教叔父。”

朱标,拱手道。

“但说无妨!”

朱十一点头道。

“今日……”

“一切正如叔父所料,如今空印文书,百官们实在是不知如何解决此事!”

“父皇这边只能继续沿用元朝旧制!”

朱标先是将朝堂发生的一切,说了一遍。

倒是隐去了朱元璋和他对峙的场景,仅仅是说了朱十一下台后,空印的事情!

“还请叔父施以援手!”

朱标起身对着朱十一深深一拜。

“标儿无需多礼!”

“此事并无良方可解!”

朱十一将朱标搀扶起来,平静的说道。

他倒也没有故意晾着朱标,没有这个必要,若是有办法,定然会告诉朱标的。

他当初制定的是一套体系,现在体系已经被老朱改的面目全非。

单单修改一条,没有什么用处,反而还不如现在呢。

“叔父,还望您看在侄儿的面上……”

朱标闻言,只当是朱十一因被罢黜的事情,不愿为朝廷出谋划策。

当即双膝一软,就要跪下。

不过却是被朱十一一把扶住,并未跪下。

“不是叔父我不想出谋划策,而是如今大明的交通不便,若是继续征收实物税的话,偏远地区来回运输实物,那就必定有损耗。”

“除非沿用我之前制定的国策。”

“别无他法!”

朱十一,正色道。

之前他是征收钱税,命商人收购百姓们的粮食,然后百姓们用钱来缴纳田税,然后再将粮食卖给百姓们。

一来这样可以稳定物价,二来,一来一去,朝廷收的税也少不了。

因而在他治理下,大明国库并不缺钱,无需收实物,还能够增加岗位,活动大明经济。

当然这样看起来,百姓们的日子过的很惨,看似他们缴了多重税。

但,朝廷有了钱,则是可以宏观调控物价,实行真的平价粮价,也有庞大的经济实力,来和一些囤货的商人打擂台,让那些囤货的商人血本无归。

朝廷亦可为前来参加徭役的百姓发放工钱。

可以始终保持百姓的基本生活,也有了应对灾年的能力。

虽然收购粮食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贪污,压价的事情,但朱十一设立的报刊司,也会提前发放收购粮食的价格,让百姓们心中有个底。

同时路上运输粮食的损耗,都是由朝廷来买单。

总的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可现在老朱将大范围的商人贸易限制,收购粮食的营生暂停,以及税收三十取一,限定户籍不允许做本户籍之外的事情……

以致于造成朝廷没钱。

这没钱还想办事,办个毛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叔父!此事关乎到我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焉能置之不理!”

“难道任由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搜刮民脂民膏吗?”

“侄儿知道叔父还在生父皇的气,这事是父皇做的不对。”


其他的王朝官府对百姓的控制根本没有这两朝厉害。

秦朝大一统,统一度量衡,隋朝开运河,开科举。

无疑是丰功伟绩,可丰功伟绩的背后是极大的对百姓控制力,将国家机器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也耗费了一朝的运,耗尽了国祚!

纵观华夏历史上其他王朝,对百姓的控制,远远没有秦隋二朝的极度控制力,亦无法做到秦隋的极致,君王一点点小欲望,无法完美的满足。

国祚也就长了很多。

他想的亦是如此,大明国祚要长,绝不能二世而亡。

更不愿意让朱十一的天下人的天下的理念洗礼了大明,不姓朱的大明,他老朱毫无兴趣。

“这……”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尴尬。

哪有什么好手段来防治这个东西。

你老朱非要收实物,又不收钱财,实物运送过来,必定有损耗。

驿站这边你又不愿意从国库中出钱,让自负盈亏,这本就不平衡的地区,更加不平衡了。

而且看着老朱这个架势,也不愿意启用朱十一,不愿用朱十一的国策。

这让他们咋办?但凡他们有办法的话,那早就制定了,还用等到现在?

“父皇……”

朱标,刚开口!

“既然如此,从今起,规定大明地方官员可允许携带空印文书,待到对账后可填报具体数目。”

“但各级官员任需严查,凡是以空印文书弄虚作假,贪污腐败之人,全部抄家斩首。”

“主印官员及副手以下,一经查实,杀无赦。其余人可豁免!”

“日后都察院,务必严格盯着空印文书之事,决不允许有人再行贪污之事。”

“一经发现,务必严办,决不轻饶。”

“另外,诸位爱卿下去好好想想,如何避免空印文书再度发生,有法子者,可上报于咱!”

朱元璋,沉声道。

他直接打断了朱标的话。

空印文书,目前让他想个办法把这个杜绝了,他也想不到。

可运送税粮,又不能停下,迫在眉睫,只能暂时继续这个规定。

只好,骑驴看马,一边用着这个法子,一边再找新新方法了。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群臣闻言,亦是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牵连没有那么大了。

至于哪些人贪污,那就和他们无关了。

多亏了太子,若不然这事怕是户部,都察院都要受到牵连。

“父皇,糊涂啊!”

“明明有更好的法子,只要沿用叔父制定的规章制度,重启交易司即可!”

“不单单革除前朝陋习,还可使我大明国富民强!”

“为何不行叔父之法!”

朱标却是一脸的痛心疾首,高呼道。

群臣喊陛下英明,那只不过是惯例罢了。

不见得群臣就赞同父皇的做法,只不过群臣不敢说罢了。

他身为太子,不能不为天下黎民百姓做主,不能不为叔父鸣不平!

“咱糊涂不糊涂,用不着你来评断!”

朱元璋冷声道。

这个傻儿子,怎么就是一根筋儿。

快气死他了。

不过老朱也能理解,傻儿子,为百姓,是站在太子的立场上。

等到儿子当了皇帝后,那想法就不一样了。

就如他当初一样,但凡多吃半个饼,也不至于造反。

可等真的坐到皇位上后,想法就不一样了。

不过老朱也意识到这个傻儿子观念被朱十一影响的太深了,光靠他一个人来往正板,有点费劲儿了。

他可不想等到他百年之后,朱标如同那朱十一曾经说的话一样,大明是华夏的大明,这片土地是华夏的就行,要的就是华夏族群统御天下。


“发生了什么,说!”

朱元璋问道。

“启禀陛下,朱十一将丹书铁卷,用来垫桌脚!”

杨宪,躬身行礼道。

“啥?”

“什么?”

朱元璋,当场蒙圈了,一时间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

朱标亦是一脸震惊,好家伙。

恐怕这世上如此洒脱随意的人,只有叔父了。

千古奇谈。

后世载入史册,后世的史官该如何评价。

“他将丹书铁卷,用来垫桌脚。”

“臣亲眼所见,还是臣亲手请出来的。”

杨宪,弱弱的说道。

“啪!”

“岂有此理!”

“咱给他的恩赐,他……他……他胆敢如此!”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案,眼珠子一瞪,怒道。

太气了。

这朱十一,什么意思,这是压根没将丹书铁卷当回事啊!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他赐下的恩典,结果朱十一拿来当什么了。

“父皇息怒!”

“父皇息怒!”

“儿臣觉得父皇应该为之高兴!”

朱标,眼珠子一转,急忙开口道。

“???”

老朱和杨宪,一脸古怪的望着朱标。

这还为之高兴?

“父皇,叔父他正是因为无惧无畏,才会将丹书铁卷物尽其用。”

“若是叔父他想着贪污,想着搜刮民脂民膏,那自然将丹书铁卷奉为珍宝。”

“可,叔父,却将它做他用,这不就是刚正不阿,身正不怕影子斜,根本用不上,才敢这样做吗?”

“儿臣觉得应该重新启用叔父,这样的人才,埋没于田野间,才是最可惜的。”

“还请父皇明鉴。”

朱标,振振有词道。

可不就是如此,叔父正是因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才毫无畏惧!

换做任何人,谁敢如此?

“!!!”

杨宪闻言,当即语塞,本来还想说朱十一大不敬,轻视陛下等等之类的话。

可见到太子如此护着朱十一,这种死局,硬生生给太子盘活了。

他不敢再言语。

“物尽其用?咱的丹书铁卷赐给他,就是让他用来垫桌脚的?”

朱元璋怒道。

“若是不犯法,留着丹书铁卷有什么用?”

“叔父曾说过,尊敬一个人是放在心中的不是流于表面的。”

“叔父看似大不敬,实则是我大明的栋梁啊!”

朱标继续开口道。

“哼!”

朱元璋,一时不知道如何反驳。

“杨宪,你还发现其他什么事吗?”

朱元璋再问道。

“启禀陛下,定国公府奢华无比,甚至有无色琉璃,房间窗户使用巨大的无色琉璃,就连棋盘等都用的是无色琉璃。”

“还有偏房内大量的纸张,上面画着稀奇古怪的线条,臣看不懂,还有不明材质的东西,例如盆……”

杨宪,将自己在定国公府的所见所闻,一字不落原封不动的禀报。

“标儿,你看看,这是何等的奢靡,这其中多少是我大明百姓的民脂民膏!”

朱元璋,一脸痛心疾首的说道。

这用来制作一块无色琉璃的成本,可以供养多少老百姓,他都不敢想象。

无色琉璃,堪称无价之宝。

朱十一,却是将其用来当棋盘!

“父皇,无色琉璃已经成功制作出来,若是能够全面生产的话,定然能够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

“之前叔父说过,这些东西前期制作要废不少本钱,但这些东西一经问世,定然能够带动我大明的经济。”

“可大力发展我大明的工商业,从而使我大明百姓人人富足!”

“如今已然成功,儿臣恳请父皇重开交易司。”

朱标,立马接过了话茬。

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恢复朱十一当初置办的产业,努力让朱十一复出。

“胡闹。”

“制作这些东西,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

“这是浪费我大明的民力啊,你身为太子,理当体恤万民,爱惜民力,怎么能够跟着朱十一一起滥用民力?”

“再者说了,一旦大批量制作这些东西,势必要大力发展商业,商人动摇我大明国本,岂能大力发展!”

“之前朱十一办的那什么海外贸易司,远渡重洋,带回来那什么橡胶树的种子和幼苗,还有一些什么稀奇古怪的种子。”

“一些连不征之国都算不上的不毛之地,野人之地,有什么东西能够带动我大明发展。”

“反而浪费了极大的兵力,民力,最终收效甚微。”

“再说了,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户就是贱民,四处奔走同流民无差别,偷税漏税更是家常便饭,朝廷管控难度极大。”

“那什么交易司,还要大力带动农户发展商业!”

“这完全就是误我大明啊!”

朱元璋,怒道。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商人很容易出沈万三这等富可敌国的巨商。

一旦这玩意儿有反心的话,那很轻松就可以拉起一只军队来。

太容易造成朝野动荡了,对于皇权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

“父皇,叔父说了,朝廷向商户收税不便,所以才要大力发展交易司,严格把控各地关卡税收,严格把控关税。”

“叔父有一句话儿臣觉得说的很在理,人挪活,树挪死。”

“百姓固守在本地,各司其职,固然是方便管理,可这也导致了我大明经济不流通。”

“愿意经商的就让他经商,限制百姓反而造成不平等,农户只能种地,匠户只能做自己份内之事,这等于是人为的规定了百姓的等级。”

“而且,百姓们,还有另外的出路,若是遇到官员欺压的事情,也可换地方重新生活,不至于被锁死,从而也少了很多民变的事情发生。”

“……”

朱标,继续说道。

“谬论,谬论!”

“人人都去经商,谁来种地?我大明岂不是要陷入无粮可吃的局面!”

朱元璋,怒道。

“叔父说过用蒸汽机……”

朱标继续争辩道。

“行了,行了行了!”

“咱今日不想与你理论这些!”

“你下去吧!”

朱元璋,听得有些烦躁,不想再说了。

直接摆摆手打断了朱标的话语!

之前朱十一规定大明的人口可以流动,这就导致官府收税需要大量的人手。

这在朱元璋看来,不单单管控起来难度很大,而且,百姓几乎等于流民,想去哪就去哪,很容易造成某些地方十府九空。

大量耕田无人种植的场面出现。

朱十一声称要弄个什么蒸汽机出来,这样就可以大规模的使用蒸汽机来耕种。

然后又是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来到民械司,越发弄得国库紧张。

朱元璋实在是看不过眼!

什么蒸汽机,他可从未听说过。

毫无疑问,这就是朱十一帮助官员敛财的由头罢了。

支持不了一点!


很快,太医匆忙赶来。

“启禀陛下,太子并无大碍!”

太医禀报道。

“痴儿,痴儿啊!”

“咱用谁不用谁,管你屁事!用的着你寻死觅活的吗?”

“来人,送太子回宫休息。”

朱元璋,干气没话说,不忍再责备朱标。

“是!”

……

旋即,朱元璋来到救援的侍卫身边。

“你,为何不脱衣服,就下水救太子?”

朱元璋问道。

“回……回陛下的话,属下听说太子落水,情急之下就跳下去了,没想那么多!”

侍卫战战兢兢的回道。

“忠心可嘉,连升三品!”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

“叩谢陛下!”

侍卫,神色大喜,当即叩首道。

“你,为何要脱衣服下水救太子?”

朱元璋,接着,看向之前救人前脱衣服的侍卫,问道。

“回陛下,属下见太子落水,十万火急,想着脱掉衣服,这样一来,游的更快!”

那侍卫,回道。

“哼,救人心切?还是为了担心自己的衣服被水打湿?”

朱元璋冷声道。

“哗!”

登时,在场的所有人,身躯一怔,

“陛下明鉴!属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侍卫一听,当即被问得说不出话来。

只能不住的叩首。

“所有未脱衣服下水救人的侍卫,连升三级!”

“所有脱衣服下水救人的侍卫,一律斩首!”

朱元璋,下令道。

太子落水后,如果脱了衣服再下水救人,还来得及吗?

那些只顾着衣服干湿而不顾太子安危的侍卫留着也没用了!

“陛下饶命啊!”

“陛下……”

“冤枉啊!”

“陛下,冤枉啊!”

“……”

脱衣服下水的侍卫们,登时吓得齐齐跪地求饶!

然而却没有任何的作用。

“!!!”

宫女,太监们,以及其他的侍卫们,听到这等旨意,无不心寒,更多则是惶恐。

未来,他们能活着吗?

一旁的杨宪则是吓得不敢做声!

……

当天夜里!

定国公府。

朱十一耕耘完,刚刚睡下。

怀中的刘青儿已然熟睡。

突然,朱十一察觉门口有人潜行而来。

如今武力值提升起来,六识清晰的可怕。

朱十一猛地惊醒。

察觉来人目的异常明确,直至他的卧房。

悄然翻身下床,将被子给刘青儿盖好。

来到门口,等待着来人。

“叔父,叔父!”

“睡了吗?”

“我是棣儿!”

门外,来人悄悄的贴在门缝处,轻轻叩响房门,一边小声喊着,一边左右看着,生怕被侍卫发现。

“棣儿?”

朱十一,故意含糊不清的说道。

听到朱棣的声音,心中警惕消了大半。

自从他被软禁以来,朱棣一直没有机会来探视,当然很大程度上朱棣不敢。

“是我叔父!”

朱棣,小声的说道。

“你先到书房,叔父随后便来!”

朱十一,说道。

“好!”

朱棣应道。

旋即朝着书房悄悄的摸去,生怕被看守定国公府的侍卫发现。

蹑手蹑脚的,一步三回头,像极了做贼。

没办法,朱棣早就想来定国公府探望朱十一了,奈何一直没机会。

……

书房!

等到朱十一简单穿了点衣服,来到书房后。

书房还是黑灯瞎火的。

朱棣,一个人静悄悄的站在书房中!

“棣儿,拜见叔父!”

朱棣,当即行礼,小声的说道。

“免礼!”

朱十一看着如此小心谨慎的朱棣,笑而不语,当即掌灯。

“这,叔父,不可掌灯啊!”

“万一被人发现……”

朱棣,神色顿现慌张。

没办法,皇宫里那位阎王爷,他是打心底里怕啊。

根本不敢违背那位爷的旨意。

“无妨,不碍事!”

“此刻,无人盯梢,大大方方便可!”

朱十一笑道。

哪有黑灯瞎火聊天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干什么呢。

虽然老朱派了锦衣卫盯梢,但朱十一在锦衣卫还是有人的,很多人都受过他的恩惠。

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报告给朱元璋的!

锦衣卫成立的时间并不久。

按照历史,锦衣卫是在洪武十五年才成立的。

但因朱十一执掌相权的缘故,朱元璋于洪武十年便成立了锦衣卫。

“是叔父!”

朱棣应道,但还是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窗户边边,又看了看头顶。

唯恐被人发现。

“棣儿,今夜你怎么有空过来了?”

朱十一,问道。

“侄儿明日就要前往北平就藩!”

“一直想来与叔父辞行,奈何一直找不到机会!”

“为止,只能出此下策!”

朱棣,黯然道。

想来看看自家叔父,堂堂燕王,竟然要翻墙头过来。

说出去,都让人瞠目结舌。

朱标和他,以及秦王,晋王,其他兄弟们,都是打小跟着朱十一,战场上跟着朱十一学,治理朝政也跟着朱十一学,深深受到了朱十一的熏陶。

很多朱十一的执政理念,国策的推行,朱元璋无法理解的,反而朱标,朱棣等人能够理解。

经常听朱十一给他们讲故事,那是一个人可以做到飞天遁地的世界,比如他此次就藩北平,若是在那个故事世界中的话,他两个小时就能到了!

还有各种各样的世界,玄幻修仙世界啦,都市异能世界,丧尸世界等等。

几个兄弟们,打小就听故事长大的,大家也异常喜欢跟在朱十一身边,不单单是为了听故事,更多是叔父的理念,他们在叔父的身上感受不到任何的压力。

在叔父的面前,他们不怕犯错!

论关系是叔侄,实则如同至交一样,比亲兄弟还亲。

“出去了也好,出去了逍遥自在!”

朱十一点点头。

“只是离叔父有些远,侄儿有些不舍!”

“下次再想见叔父,不知何年何月!”

朱棣,有些感伤的说道。

他有些担心,自己外出就藩,再回来的时候,叔父就嗝屁着凉了。

“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干大事的人,岂能被私情牵挂!”

朱十一,摸了摸朱棣的脑袋瓜,笑道。

嗯,头角峥嵘。

“叔父,你之前说的可实现千里之外通信的那个东西,制造出来了吗?”

“若是制造出来了,给我一个,我也好在想念叔父的时候,和叔父通信?”

朱棣,问道。

“还没,还有一些难题没有解决。”

朱十一笑道。

哪有那么容易,有线电话铺设,光电话线铺设耗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也仅仅实现了府门到卧房的实时通信。

至于手机,那岂是短期可以实现的东西?

更不要说,现在交易司被停,失去了庞大财力的支撑,研制进程被无限制耽搁了。


想要安安稳稳活着,那就最好一心一意的躬耕于田园。

“你这话说得就很难听。”

“太子为了贤相的事情,一直奔波劳累,结果你现在却是说这等话,让太子和贤相心寒!”

“如今我等就应该团结一心,岂能节外生枝。”

“你不为自己着想可以,不为后代着想吗?”

李善长,当即没好气的说道。

要不是当着太子的面,他都直接想说刘伯温这个叛徒了。

贤相三十有余,正是壮年,建功立业的时刻,岂能和他们两个老头子一样,蜗居在这定国公府,安度晚年?

上位的心思,他当然明白。

只不过他不甘心,依旧想着朱十一再临相位。

不管怎么说,太子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不说皆大欢喜,怎么着也要有点喜色,结果好家伙,泼凉水可还行?

“无知者无畏,可笑至极!”

刘伯温,懒得废话,冷冷丢下一句。

需要理论吗?

他早就看透了,早就心寒了!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何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后人清贫躬耕活的逍遥自在即可,何必争权夺利,提着脑袋挣扎在权势中。

“太子莫怪,他这个人,就是牛鼻子冲天,不识抬举,上不了台面!”

李善长,赔笑道。

刘伯温就是一股子文人的傲劲儿,终究不够圆滑。

要不然,他为何只得了一个诚意伯。

人不行,也不知道傲的哪门子劲儿。

闻言,朱标微微一笑,倒也未多说什么。

心知刘伯温因之前的事情,心寒至极,不愿再出仕。也没有往心里去。

反而一直盯着朱十一。

若朱十一和刘伯温想法一样的话,那就难办了。

“叔父放心,日后侄儿依旧会和父皇理论,总有一天,他会明白叔父的良苦用心。”

不等朱十一开口,朱标率先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标儿啊,你的心意,叔父明白。”

“只是有的时候初心一旦没了,就没了!找不回来的!”

朱十一,云淡风轻道。

老朱会回心转意吗?

不可能的事情。

老朱下决定,可不是一时怒气上头,那是有着极大的衡量的。

朱标越是让老朱下不来台,老朱越是觉得没面子。

胡惟庸也蹦跶不了多久,老朱会将相权取缔的。

朱十一,已经不想再老朱身上用功了。没用了。

老朱性格和眼界已经定了,征战天下这么多年,他朱十一都没有说服老朱,如今指望朱标天天怼老朱,让老朱幡然醒悟,那更加根本不可能。

指望老朱再像打天下一样,礼贤下士,那不可能了!

老朱若不执著,也无法成为帝王。

作为一个帝王,朱元璋再造华夏,发展了经济,重视“以法治国”,对华夏历史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这是不可否认的。

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使朱元璋经历了从礼贤纳谏到杀戮功臣,卸磨杀驴的演变,这种演变又岂是轻易更改的?

等到朱标死,马皇后死后,那才是真正的暴风雨洗礼大明之际。

这才哪和哪,早着呢。

再说了,当初他制定的每条政策,都和朱元璋以及文武百官解释过。

可结果呢?

光气都快被气饱了。

两个时代,两个体系,不能错乱,一旦错了,就牛头不对马嘴。

改一条,一整套都要改。这避免不了。

唯有换个帝王,才行。

“额!”

“侄儿保证,叔父今日的所受的冤屈,日后必定为叔父洗刷干净!”

朱标嘴角一抽,旋即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听得出来,叔父满满的怒气和失望。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